
杨莉,女,文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会员。2014.9-2015.7,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与文化研究、建筑文化翻译研究、语言与现代翻译技术。主讲课程包括MTI计算机辅助翻译、大学英语、机辅翻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听说等。主持参与省市各级科研立项20余项。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教材7部,参编多部。公开出版译著10部。发表相关领域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4篇。2020年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门。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次。译著《创意景观照明》获辽宁省翻译学会优秀翻译学术成果二等奖。论文《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移植现象与策略》获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课题《面向“一带一路”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获得沈阳市社科联课题结项二等奖。论文《中国哲学典籍<庄子>中的意象转换》获辽宁省翻译学会优秀翻译学术成果三等奖。纵横项科研进款共计20万余元。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多次获得校先进工作者和学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科研与教研项目:
1、“一带一路”建设对辽宁外语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及对策研究 省部级 辽宁省教育厅
2、中国传统哲学典籍中的术语翻译研究---以《庄子》为例 省部级 辽宁省社科规划
3. 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研究 省部级 辽宁省教育厅
4. 生态翻译观与关联翻译观对比研究 省部级 辽宁省社科规划
5. 基于跨校修读学分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方式革新研究 省部级 辽宁省教育厅
6. 面向“一带一路”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市级 沈阳市社科联
7. 文化+”融合理念下沈阳地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市级 沈阳市社科联
8. 教育信息化与混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省部级 辽宁省教育厅
9. 问题、模式与路径:工科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研究 省部级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10. 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 省部级 辽宁省教育厅
11.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外语“金课”建设与实践 高教中心
12. 思政教育有机浸润于ISEC英语课堂研究 高教中心
13. 新文科视角下高校外语课程与数字人文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高教中心
14. 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高教中心
15. 旅游英语中文化负载词翻译及补偿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青年基金
16. 从存在主义角度解析《达洛维夫人》中“向死而在”的哲学思想 沈阳建筑大学青年基金
17. 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青年基金
18. 基于图式理论的“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青年基金
19. 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小说中身份流动性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青年基金
20. 技术驱动下的翻译本地化和翻译质量控制 沈阳科瑞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18.5万
21. 国际贸易英文函电培训服务 沈阳伊丹商贸有限公司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oftware Trados(EI)
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uter-AidedTranslation Software Trados and Wordfast (EI)
3. A Study on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Translation Projects Based o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oftware TRADO(EI)
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Memory System i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EI)
5.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以《庄子》为例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6. 浅析中国哲学典籍《庄子》中的意象转换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7.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翻译研究---以《庄子》为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8. 面向“一带一路”的外语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9.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以《庄子》为例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10.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翻译研究---以《庄子》为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11. 浅议文化差异对外宣翻译的影响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12. 目的论视域下外宣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3.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补偿 辽宁科技大学
14. Fuzzy Language Translation Journal ofculture &international 国际期刊
15. 浅析中国哲学典籍《庄子》中的意象转换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16.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移植--现象与策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17. 基于目的论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18. 旅游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其补偿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19. Relevance Theory and UtteranceInterpretation 国际期刊
20. The Holy Bible And Its Influence on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国际期刊
21. Causes of Chinglish in translation and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国际期刊
已出版学术专著
1. 英汉翻译实务 沈阳出版社
2. 英美文学文体对比与翻译 沈阳出版社
3. 文学翻译多维研究 中国纺织出版社
4.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中国纺织出版社
5. 翻译通论 中国纺织出版社
已出版译著:
1.创意景观照明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城市雕塑 辽宁科技出版社
3.红字 四川民族出版社
4.消失的地平线 四川民族出版社
5.中国乡建途径探索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6.城市景观更新与改造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7.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8.创新与未来:中国当代新建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居住地景观设计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0.私家庭院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已出版教材等:
1.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教程 延边大学出版社
2.英汉翻译实用教程 延边大学出版社
3.文化交际翻译教程 中国纺织出版社
4.文学翻译比较与实践教程 中国纺织出版社
5.研究生实用高阶英语 沈阳出版社
6.英美文学赏析与翻译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大学英语泛读教程 沈阳出版社
8.美国名家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万卷出版公司
9.从译学到译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长春出版社
10.大学英语综合阅读教程2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项突破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2.英国名家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万卷出版公司
13.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应试教程 万卷出版公司
14.英美小说佳作选读 沈阳出版社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 1948 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曾隶属于国家建设部, 2000 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学校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 1832.7亩,建筑面积 63.68万平方米。位于沈阳浑南新区的主校区占地面积 1428.6亩,建筑面积 37.17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 756 米的亚洲第一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 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拥有开放式图书馆、国内首座建筑博物馆、多功能体育中心(包括:游泳馆、篮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文娱馆)、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和有线电视网。
学校设有15 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1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33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20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11人,硕士生导师226人。学校目前有各类在校生18949人,其中本科生9302人、研究生718人。
学校为教育部批准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个硕士点,学校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在建筑与土木工程等 6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生。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学科门类的34个专业,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均通过了国家级的专业评估,建筑学专业是辽宁省20个省级示范专业之一。学校招生范围覆盖31个省区,其中在10个省区进入一批次录取,在辽宁省有13个专业进入一批次录取。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单位之一。 学校2002-2005年的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4年在辽宁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五”期间,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2623.5万元,累计科研立项 1000 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近 400 项, 115 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并于2005年被美国工程索引(EI)确定为核心刊源。2004、2005两年学生申请专利176项,列辽宁省高校之首。学校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与20多个国家的4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学校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十五”以来,学校承担教改立项国家级8项,省部级69项。“十五”期间编写并出版教材、著作144部,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6项。 2005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学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知名建筑大学而努力奋斗!